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苏州古城,是前人留给我们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苏州聚力推动古城保护迈上新台阶,努力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2020年,姑苏区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对古建老宅的结构、进深等进行全要素调查。同时,推进文物建筑DNA建模工程,将文物建筑一比一复制到“云端”,实现文物建筑的“数字孪生”。
【资料图】
32号街坊被列为第一批启动的工程项目。32号街坊位于古城西侧,至今保留着明清以来的名称、走向、格局,历史遗存丰富。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庙堂巷忠仁祠就位于其中,这里也曾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的居所。
苏州测绘院空间信息中心工程师刘闯介绍,通过多种数字化手段,将忠仁祠进行数字化表达,同时通过还原每个古建筑的构造,以及包括街道在内的元素,创建一个数字孪生场景。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部副总工程师陈清表示,将现场采集的所有数据建立成一个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数据库,能够实现“一键可达”,方便大家进行查询,也为后期的科学管理古城和保护古城提供便利。
今年5月,32号街坊重点文物建筑“DNA建模”已全部完成。在线下,大到古建老宅的修缮改造,小到街头巷尾、公共空间的修缮和提升,每一处细节的打磨正让32号街坊的苏式生活渐次展开。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香治表示,32号街坊是古城区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54个街坊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他说:“我们以街坊为单位进行保护和更新的探索,旨在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为整个古城的保护更新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982年,苏州入选全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全国首个也是迄今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切实扛起职责使命,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多元保护体系,由点带线及面,把古城保护更新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十梓街上,顾廷龙故居因为社会资本的加入,有了全新“打开方式”。顾宅先后走出了著名古籍版本学家顾廷龙、中科院院士顾诵芬等国之栋梁。
江苏泰丰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婷表示,古宅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背景底蕴与注入的新文化元素非常契合。通过各种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交流展等方式,为老宅注入新的生命力,实现其“活化”。
多元化社会资本的涌入,将一处处古建老宅激活,让沉睡资产“活”起来,也为古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就在6月中旬,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发布平台上线,首批18个古建老宅以公开招租、公开转让、合作开发等形式进行开发利用,在突出“保护优先”的前提下,让有情怀、有实力的各类组织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走出一条更具特色的保护之路。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示,在修缮这些古建筑包括传统民居时,就开始研究它们的活化利用。活化利用表明这些历史街区和传统建筑能够融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当它们融入现实生活并对社区做出更多贡献时,它们自身的保护也会更好,从而延长它们的寿命。
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各类资本愈发青睐,古老空间重燃生机,四方游客纷至沓来,青年人才心向往之,一幅新时代的“姑苏繁华图”正徐徐铺展。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