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检察开展追索劳动报酬虚假诉讼专项行动 为企业等债权人挽回上千万元损失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发布日期:2023-04-27 16:49:19


(资料图)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蒋杰 王璇

劳动报酬优先于普通债权优先受偿,原本是法律对劳动者的保护,却成了部分有心人利用的对象!近日,《法治日报》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检察院了解到,借助大数据手段发现线索,常态化开展追索劳动报酬虚假诉讼监督,目前已累计为企业等债权人挽回了上千万元金额损失。

事情还得从一起调解说起。2021年5月,海曙区检察院审查一起追索劳动报酬案时发现,法院制作的调解笔录中大部分原告均来自同一地区,且姓名之间高度关联,如郑某一、郑某二、疑似兄弟姐妹关系,有的当事人户籍地址相同,疑似同一家庭成员。

如此“巧合”,会不会是存在虚假诉讼嫌疑?承办检察官随即从原告中挑选了一位来自衢州、文化程度不高的中年女性交谈,发现其一直在家带孙子,从未在宁波工地做过泥工,却起诉请求支付相关劳动报酬——以此为由头,一起涉74人300余万元的虚假诉讼案件逐渐浮出水面。

“我们发现,类似这样冒名成为公司讨薪人,快速起诉快速调解结案的现象并非个案。”宁波市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任曾菲表示,但是也因为此类虚假诉讼往往涉及人数多,人员结构和公司债权债务关系复杂,以传统的人力调查方式难以完整覆盖,也给检察监督的推进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凡是“造假”,必留下“痕迹”!利用数字办案在调查核实中的独特优势,宁波市检察院将目光聚焦数字建模,在全市范围开展追索劳动报酬虚假诉讼专项行动,通过大数据的碰撞比对,从海量数据中锁定追索劳动报酬虚假诉讼违法线索。

检察官以“同一原告”或“同一被告”“追索劳动报酬”“属地法院”等为关键词,调取涉案的民事生效裁判文书,通过相关信息的碰撞,得出在相同时期内工作单位或养老保险缴纳单位与被告所在单位不匹配的原告信息,再通过查询在相同时期内企业合同、工资报酬信息等等,找出与涉案人员的交集人员,对比银行流水或微信、支付宝转账信息,得出转账的原告信息及转账后资金的归集人员信息……

经过数据层层推演、碰撞、分析、梳理,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抗诉、发送检察建议等监督方式办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典型案件,会同公安、法院、司法局等部门达成办理相关虚假诉讼案件的协作意见,同时将涉嫌虚假诉讼犯罪的主要人员线索移送公安立案侦查,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系统治理的监督升级。

据统计,2022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涉劳资纠纷虚假诉讼监督案件145件,提出检察监督139件,向公安移送线索后公安立案侦查10余件。通过常态化开展虚假涉企诉讼监督,为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了法治保障。

关键词:
x 广告
设施 移动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