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诗亦景!平江路上的两座古桥被赞“神仙颜值”

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发布日期:2023-08-18 10:17:18

在苏州平江路上有“一平一拱”两座古桥,美!出!圈!啦!

这两座桥就是平江路上的青石桥和思婆桥,是出片率极高的两座古桥,被网友称为“神仙颜值”。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两座桥吧!


【资料图】

青石桥

清朝年间,苏州曾有“贵潘”“富潘”两个潘姓世家,鼎盛之时,两个潘家占了半个苏州城。

青石桥本身看上去可能平平无奇,但清代中晚期,苏州两大望族“贵潘”和“富潘”栖居于青石桥的两侧。

青石桥西侧的南石子街上有一座潘宅故居,是潘世恩的孙子,清代探花郎潘祖荫的故居“探花府”。

探花府

潘世恩一脉,以一状元、二探花、八进士、十六举人,成为清代苏州官绅典型代表,享有“天下无第二家”之誉,是清代中后期苏州最为显赫的家族,被当地人尊敬而简洁地称为“贵潘”。

潘祖荫故居是南北融合的建筑典范,但因年久失修一度出现花园被毁、屋面渗漏等衰败景象。2011年底,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首批古建老宅保护修缮工程,潘祖荫故居被列入首批12个试点之一。

秉着修旧如旧、保留其真的原则,施工方对潘祖荫故居运用正宗的古宅工法予以修缮,修复后,探花府·花间堂成为平江路上的“网红酒店”。

一进门,走过一个天井,便是一间花厅。这里原是潘家书房,称“竹山堂”,现在则是花间堂的接待大堂。大堂之外,便是东路的花园,园中多种薄荷,而山石之间,一座两层船舫临水而建。

老宅中路是潘宅的精华所在,五进皆为楼屋,以厢廊联通为走马楼式,楼与楼之间庭院宽敞。

潘宅内的雕刻十分讲究。无论是檐下砖雕,还是梁栋、栏杆的木刻,均隽秀细腻。在第四进两侧回廊木楼板皆采用长11米的整块原木,上面还曾铺设磨细方砖。

在二楼回廊的墙壁上,还有两处圆形窗户,内置一块可推拉的大方砖,有通风、采光的功能,这在苏州古建中所见极少,目前仅发现潘宅一处。

在探花府·花间堂,你可以游园赏花、品茶赏曲,还可以品尝独具特色的探花宴,细细感受苏州的文化底蕴。

地址:姑苏区南石子街8号

“探花府”里还藏着一处绝妙的文艺打卡地——探花书房。

探花书房文旅会客厅,集咖啡、阅读、文创、会务、夜游为一体,是一个具有知识性、高品位的文化复合空间。

潘氏收藏有“海内三宝”除毛公鼎之外的大盂鼎、大克鼎,现分别藏于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探花府修缮时,按照原鼎1:1比例复制了两个大鼎,安置在书房内作为镇店之宝,也有”一言九鼎“”问鼎江南“的寓意。

在这里,你不但可以聆听“贵潘”一族守护国家宝藏大盂鼎、大克鼎的故事,还可以喝喝咖啡,参与新书发布、电影分享、书画展览等文艺活动,典雅的江南庭院中还能看到传统文脉的影子。

在东进一楼,点一杯咖啡茶饮或探花特调,选一本书籍,靠窗而倚,或坐在宽敞的天井中,鼻尖轻嗅咖啡香,指尖轻触书页,任时光流淌在阅读的思绪中。

西进两厅分别为探花市集和花艺工作室。在这里你可以淘到苏州非遗文化伴手礼苏扇、苏绣、宋锦等,或在花艺工作室参与花艺课程、沙龙,陶冶情操。

图 / 探花书房

地址:姑苏区南石子街8号,探花府内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10:00-18:00,周六、周日10:00-20:00

青石桥的东侧是卫道观前,这里也有一座潘宅,主人潘麟兆属于“富潘”一脉,当时苏州民间流传着“明有沈万三,清有潘麟兆”之说,2022年,这里改建成了一座崭新的主题博物馆。

城建博物馆

历经两百余年沧桑的潘宅“礼耕堂”,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苏州城建博物馆,以古宅为载体,以城建为脉络,构建起一道穿越古今的时光通道。

如何保留古城的传统格局、改建恢复曾经的河道水系、建筑不超过北寺塔的视界距离、并不断为苏州的城市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博物馆中以详实的照片与文献材料展示现当代苏州城市保护与建设的真实故事,讲述着苏州古城保护的使命,续写着苏州城建的传奇。

如今潘宅的规模与当初建造时基本相符,主要建筑的原结构、原构件仍保持完好,完美呈现了清朝苏州富商宅第的旧貌,还整体保留了潘宅正厅——礼耕堂的建筑格局,驻足此处,几百年的沧桑变换仿佛触手可及。

苏州城建博物馆是苏州城建文化价值的缩影,承载着苏州过去的厚重历史,汇聚着对苏州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是探索苏州古城建设的好去处!

地址:姑苏区卫道观前3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00

预约方式:电话预约或现场登记预约

预约电话:0512-69572223

思婆桥

思婆桥是平江河南端的第一座东西向古桥,为单跨石梁桥,在桥上拍一张美照,是许多人打卡平江路的第一站!

由于历史悠久和多次重修,思婆桥桥身还保留着不少比花岗石更早用于造桥的武康石和青石,应是宋代遗物,足以证明建造迄今至少已近千年了。

在宋《平江图》上,它名为“寺东桥”,因桥西南濂溪坊(现并入干将路)原有唐代古刹资寿寺而得名。资寿寺是一所尼僧院,苏州人俗称尼姑为师婆,吴方言中“shi”“si”不分,以讹传讹,就变成了“思婆桥”。

桥西就是东西向的建新巷,可直通临顿路。跨过思婆桥驻足建新巷,巷中以民居为主,静谧美好,仿若隔绝了外界喧嚣与纷扰,多少旧影回眸宛转其间。

下次再游览平江路,路过这两座桥的时候别忘记打卡哟~

关键词:
x 广告
设施 移动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科技先生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沪ICP备2022005074号-4   联系邮箱:58 55 97 3@qq.com